第六百六十一章 太子殿下入城图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哪怕是年关的时候,城里也没有这许多的人。

    仿佛整个北平府的百姓们都赶来了。

    一百五十步宽的直道,如此宽广的道路,都无法满足这里的需求,两边的远处,同样是人流的汪洋大海。

    “如果我国能有这样的太子殿下,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呢。”

    远处的酒楼,几名高丽的商人眺望着,忍不住发出了感叹。

    “嘚嘚嘚。”

    四面八方的军户们,在片井长的带领下,经过卫所的允许,骑着自家的马匹,带上全副的武装,犹如小河汇聚一般的,站岗在道路的两旁。

    常年农机劳作,高效的工作效率,给予了更多的时间,他们时不时猎杀野猪野兽,并定期操练的汉子们,皮肤晒得黝黑,满是茧子的大手,紧紧的握住武器,娴熟的骑在马背上。

    他们不知道太子殿下何时经过他们这里,可是每个人都没有不耐烦,是他们自己要来的。

    大片井制度。

    每家百亩的土地。

    前些年官府和卫所管得严,逼迫许多的军户们分家,各家的子弟,除了长子外,多数被安顿去了更远的地方,不过很快收到了书信,虽然他们隔得远了,可是次子们在别的土地上,活的很好,有了自己的家庭,要不了二十年,又会诞生新的小家族。

    低息的农业贷款,低息的房屋贷款,长期的农业优惠政策.

    军户们的生活大为改善。

    剧院里的新戏,永远不允许抹黑军人和军户。

    他们的孩子嬉戏在地头上,从小事舞枪弄棒,严格的片井制度下,乡间除了野兔獐子外,还有野猪和野狼的增加,孩子们从小跟着父辈们学习打猎。

    丰富的农业收获,充足的土地,家家户户有两三头牲口。

    日子并不是很安稳,特别是野兽的威胁,可是每个人都感到了满足和幸福,晚上卫所的公房,成为了军户们消遣的地方。

    圈子的稳定和发展,让军户们保持了更高的道德水平。

    去年。

    根据兵部的统计,大明有将近四百万户的军户,军田不分优劣和山林,合计高达近五亿亩,为大明的农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根基。

    “威!”

    远处。

    旗帜飘荡。

    四百五十名的卫队,拱卫着中间的马车,车队抵达了北平城的郊区,早就出发迎接的官员们,跟在车队的中间,骑马的骑马,骑骡子的起骡子,乘坐马车的乘坐马车。

    卫队之外是地方的军队。

    片井长大声的喊道。

    军户们在马背上行军礼。

    朱瞻基骑着马跟在马车后面,脸色涨得通红,原来父亲的威望是这样的,如此高的民心的拥戴,让朱瞻基内心自豪万分。

    马车很低调。

    朱高炽早就要求了地方官府不许迎接,可是这里是北平,朱高炽出发的地方,也是大明开展工业化的老区,执行片井制度最严格的地方。

    官府挡不住,并且极力的解释,朱高炽唯一的要求,就是不要出现事故,一定要保障秩序。

    当马车抵达北平新区的时候。

    欢呼的呐喊声,从地面传到了天上,一阵接一阵的欢呼连绵不绝。

    人们使劲的摇着手里的旗帜。

    篮子里的花瓣,被百姓们洒到了地上,形成了厚厚的花街。

    车轮压过花瓣,留下了车痕。

    士兵们的脚步踩过花瓣。

    老人们眼含泪水,举着手里的竹篮,里面装满了食物,他们知道这么多人,他们的食物并无法送到太子殿下那里,可是他们很满足。

    他们要让太子殿下看到,他们在为太子殿下献上食物。

    再也没有一个国度,犹如中国的老百姓们这般爱惜粮食,献上自家的粮食,是老百姓们最大的心意。

    朱瞻基突然明白了父亲的话。

    这样的一个民族,这样的民族之心,世界上有什么力量可以打败他。

    难怪父亲每日都战战兢兢,从来不会根据官员们的想法,同意那些看起来更高效的提议方案,哪怕是对高丽的用兵,宁愿自己想尽更多的办法和布局,而不是直接动兵。

    大明太子殿下入城图。

    被气氛感动的泪流满面的画匠,在山腰上,望着山下的城市,满脸郑重的画下了这幅画。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