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发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第一家黄麻种植园,第一家采矿工厂,第一家冶铁厂

    大明商人们带去了很多的技术。

    虽然并不全面,可是在高丽自身的产业上进行了升级,做到了优化。

    第一批鸟铳生产了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火石的原因,以及欠缺更多的产业链,自生火铳的制造成本太高,性价比也低,所以高丽北王只能选了比较落后的鸟铳。

    哪怕是鸟铳,也是除了大明之外,天下最先进的火器,中亚和西亚地区还在使用火门枪呢,没有进化成火绳枪。

    高丽是继倭国之后,第三个能自己制造鸟铳的国家。

    李孟宗拿着崭新的鸟铳,爱不释手的抚摸。

    “可惜成本太高了。”

    高丽的工匠们,靠着传统的作坊能力,每名老工匠,一个月才能打造出一杆鸟枪,加上火药和铅弹,哪怕李孟宗再喜欢,也只能下了一千杆的目标。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大明商人很诚实,站在高丽北王面前,腰杆挺的笔直,骄傲的说道:“比起国内,差距太大。”

    李孟宗并没有羞怒。

    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,有什么丢人的,只是生气比倭国慢。

    他们高丽,比倭国文明多了。

    怎么能比倭国慢呢。

    “刺刀这玩意,看起来很简单,制造起来才知道很复杂,特别是国内的刺刀,是通过锻造机器生产出来的,大小一致,高丽的工匠们做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大明的商人指出了许多的不足。

    “解决了没有,以后慢慢来吧。”

    李孟宗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有了这一千杆鸟铳当做精兵使用,他就不怕南王了,南王那边,听说扩军到了十二万。

    李孟宗有些不懂。

    为何他支持大明的商人们,自己的军队反而供养不起,裁减到了五万,而五叔却还能养起十二万大军,他是怎么做到的呢。

    难道自己学习上国发展工业做错了?

    可是上国的书籍明确的说了啊,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有质的差距,那么为何咱北王不如南王。

    太多的疑问,越是学上国,李孟宗的烦恼越多。

    三省的百姓民意沸腾,不光百姓们不满,地方上的乡绅们也不满,太多的矛盾,让年轻的李孟宗不知所措,也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。

    找不到原因的李孟宗,只能把鸟铳当做宝贝,更加的依赖大明的商人们。

    大明商人们找到了“世外桃源”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地方比高丽北地更好的了。

    这里有文明,不是土著社会里野蛮的世界,他们的地位和财富有保障,可以放手施展,而且也不怕自己的财富被拿走一半,多么丰厚的遗产,也经不起代代拿走一半的政令。

    一艘运输粮食的走私船,从国内私自出发,抵达了海州。

    今年的气候很怪异。

    同样的气候,金州那边高产,而高丽这边减产。

    商人们知道金州那边有化肥,但是高丽这边没有,想要生产化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商人们做不到,也没有心思去做低利润的事情。

    永乐九年的下半年,高丽这边出现了粮荒。

    百姓们青黄不接,大量的流民们吃不饱肚子,小户的百姓们也活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这是商人们最好的时机。

    倭国没有粮食,他们也缺,南洋太远,只有交趾的粮食多,而且有秩序,可正因为秩序,让商人们无法从交趾获得粮食,运输成本也高。

    那么从国内走私粮食出来,成为了商人们必须的选择。

    可是国内对粮食管控严格,他们只能走私出极少的一部分,不过呢,对他们而言已经足够,他们又不是真的要救济高丽的百姓。

    整个高丽,只有大明的商行卖粮。

    哪怕从事黄麻种植行业的亨运来商行,手里都握着一笔粮食。

    家家的高丽百姓们卖地。

    一亩地只能卖出一斗粮食。

    这样的买卖没有老百姓愿意,可是他们要饿死了,为了活命没有其他的选择,卖地是唯一的活路。

    一个冬天下来,大明商行们手里的高丽土地翻了数倍,甚至十倍的也不少。

    暴利。

    太暴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