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谢贵叹了口气。 自己也有抱负,那些后辈们,什么张辅朱能都有了好大的名声,凭什么自己只能呆在高丽呢。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。 自己松懈了呢? 谢贵知道自己的侄子做了什么事。 他与大明商行合作,联合本地的勋臣们,大肆购买土地,种植经济作物,压迫高丽百姓,每年的利益,连谢贵都不知道赚了多少。 他们不满足于此。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。 当赚了一百元的时候,会生出幸福感,开始希望能挣到一千元。 一千元变成一万元。 一万元变成一百万。 人们开始疯狂。 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。 不光是正常的贸易,只要是能挣钱,能增加他们财富的手段,他们都愿意尝试,因为他们在高丽没有束缚,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 协守兵团、资本、勋臣. 一股庞大的势力。 上面的人挣大钱,下面的人挣小钱。 携手兵团的士兵们也受到了诱惑,走上了金钱的道路。 他们通过与码头的关系搜取钱财,给予那些想要走私大明的人们方便。 有需求就有利益,有利益就有行动。 江淮地区的奢靡,并不会因为打击而消亡,自古以来,这样的行当就没有消失过,属于常青树行业。 既然大明女子管的严,他们从国外获得女性。 还有女佣的缺口。 谢贵是高丽的土皇帝。 最早的时候,他带领协守兵团驻守汉王宫,后来协守兵团的数量扩充,在北王病逝的时候,他选择离开了汉城,选择了黄海道。 他有些怕了。 所以他又住在了平安道的东道。 六十岁的谢贵,思考如何回京,并且把自己在高丽积攒的庞大财富带回国。 谢贵的不问外事的态度,给予了兴起的资本势力越发猖獗的环境。 如果说谢贵没有来到高丽的前五年,协守兵团很正常,大明民间商行在高丽也比较守规矩,那么这五年里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也可以看成是量的堆积,引发的质变。 毕竟初期的时候,大明商人们的实力还很弱,资本也很小。 黄海道海州。 左军节制府,也就是高丽北王的所在。 高丽北王是大明半官方的称谓,实际上的高丽,仍然是一个王国,国王是汉城的李芳果。 二十七岁的李孟宗。 也就是原高丽北王的长子。 现左军节制使,高丽左军的最高负责人。 大明商人吴宏。 这位在北平找机会,曾经轰动一时的热气球商人,与技术人员王纯早已经一拍两散,热气球的生意也黄了,如今成为了高丽的大商人。 高丽商人卢顺义。 两人成为了高丽北王的座上宾。 “支持内附的官员很多,黄州府使权申旭,防御使南以熊等人,昨日再次向本使上言。”李孟宗试探的问道。 吴宏毫不犹豫的说道。“他们都是叛徒。” 李孟宗盯着失礼的吴宏。 吴宏愣了愣,然后弯了弯腰,露出真诚的面孔,忧虑道:“如果北王真的希望内附,万一大明同意,他们还是官,北王可不是王了。” 吴宏的说法,让李孟宗失神起来。 无论如何,也是掌控三省,人口数百万的实权王爷。 李孟宗犹豫了。 理智上,为了老百姓着想,他应该同意内附,并且不少的官员们支持,可感情上,他并不愿意。 吴宏使了个眼神,好朋友卢顺义明白,上前一步接着劝告。 商人们承诺,会保障北军的粮草供应。 (本章完)